7
4 月

Elmar 50/3.5 Red Scale

徕卡Elmar 50/3.5镜头生产跨度从1930年至1961年,产量较大而且长期作为徕卡镙口旁轴相机常用的标准镜头,可谓一代名镜。结构为四片三组,镜筒抽拉式,绝大多数为镙口,最后改成了插刀式接口。

镜头生产序列号序列号为:1302—1,700,000,从晚期910,000号开始的景深标志改为红色,也被称作红色标志即所谓的“Red Scale”。常听说这款红标镜头使用新型玻璃,因此成像质量比之前的版本更好,但具体如何,也无从比较。之前也说过我是个拉脖镜头爱好者,也一直在寻觅一枚Elmar缩头,大概找了半年有余,总算等到风总割爱一枚,即是现在装在徕卡IIIf上的这款红标镜头了。镜头收起后形似饼干,几乎与机身齐平,可揣进兜里携带,方便实用。光圈最小22,一般认为光圈8-11时成像最为优质。

在此更要感谢妻对我爱好的支持:)。

3793

借用一张别人的徕卡IIIb机身配Red Scale的靓照,我的IIIf机身可没这么好成色,镜头则不然。

Elmar镜头的故事始于设计师麦克斯·伯瑞克博士(Max Berek,1886-1949),他被称为徕卡光学镜头之父,自1912年加入徕兹公司,直到去世为止都供职于此。

3794

他当时主要的任务是显微镜光学系统的研究,并著有数本显微镜方面的专著。奥斯卡·巴纳克在他的UR-徕卡使用了现成的徕卡Mikro-Summar 42mm 和蔡斯的50 mm Kino Tessar电影摄影机用的镜头。当徕兹二世请伯瑞克为巴纳克的相机设计一个可以覆盖24×36 毫米的镜头(此为电影摄影镜片幅的两倍)时,伯瑞克采用柯克三片式的结构为巴纳克设计了Anastigmat 50mm/3.5 镜头,后改称为Elmax 50/3.5 (据说El 是徕兹公司股东Ernst Leitz 的姓名首字组合,max来自麦克斯·伯瑞克的名字,后又改为Elmar)。

Elmax镜头采用了五片三组1-1-3排列式结构, 据说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蔡斯天塞镜头1-1-2 排列式设计的专利, 它的光学品质很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但是因为后组镜片是三片粘合在一起,因此它要保持高加工精度和光轴一致会导致生产成本高昂。伯瑞克很快又设计了Elmar 50mm/3.5, 它采用了四片三组的Tessar 型镜头结构。它和蔡斯天塞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光圈放置在第一和第二片之间,而蔡斯天塞在第二片和第三组镜片之间。

在当时只有几种玻璃可供使用的情况下,徕卡的这种光圈置于第一镜片后的设计可以减少眩光提高中心成像质量,不过这种前置光圈遮挡光线也造成了暗角比较明显的现象。

伯瑞克选择3.5的最大光圈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它可以提供良好的像质和足够的景深,就是估计距离不准确也可以得到成像相对清晰的照片。因为徕卡小型相机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高质量的镜头是保证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伯瑞克的时代,光学计算能力和数据积累是有限的,伯瑞克凭借丰富的经验运用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光学理论理论基础,以最少量的光迹追踪点找出设计的优缺点并加以精密计算,不断修正改进;在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光学玻璃可以使用的状况下,伯瑞克仍然成功设计出了当时第一流的镜头。

(以上资料部分摘自叶又新先生的《走近徕卡》和张大先生的《把玩莱卡》)

    分享到:

, , , , ,

引用地址:http://www.cliffx.net/archives/2321

楼被抢了6层了

  1. 骚物配骚人~哈哈~


    IPanzer Says @ 11-04-7 10:16 上午
  2. 这黑皮镀铬机身配缩头,就是闷骚!

    Cliffx Says @ 11-04-7 11:07 上午
  3. 太美了,这机器


    内大臣 Says @ 11-04-7 12:39 下午
  4. 这机身骚得很……不过我的那台底下磕过,边角崩了三处- –

    Cliffx Says @ 11-04-7 3:58 下午
  5. 玩的比较高端。我一直在向着单反努力中~~~佳能无敌兔是我目前的终极目标


    夏坤的个人博客 Says @ 11-04-10 7:38 下午
  6. 机器这东西不该成为使用者的烦恼,它应该是乐趣所在,玩到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Cliffx Says @ 11-04-11 12:50 下午

要说点啥就在这吧